隨著電子書的出現,傳統出版業將面臨著怎樣的命運?2012年年底,美國老牌的新聞雜志、一度與《時代周刊》齊名的《新聞周刊》出版了最后一期紙質雜志。前幾年,美國已經有數家報紙,如《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停止出版紙質報紙,只出版網絡版。由報紙到雜志,相繼出現紙質版被網絡版代替,很多人相信,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輕人,接受電子書籍,紙質書籍的冬天即將來臨。也許仍然還會有一些紙質書籍在電子出版時代存在下去,但只能是少數和異類,像冬天里還有像松柏、竹子一樣的植物,但大量的紙質媒體不可避免地凋蔽。
紙質媒體將不會再有春天
嚴格說來,"傳統出版業將進入冬天"的說法并不準確,因為冬天過去后春天還會到來,但紙質媒體將不會再有春天。這樣說或許過于悲觀,但我們不得不面對電子出版對于傳統出版業巨大的顛覆性、破壞性力量。
2012 年,中國出版業出現了兩個標志性的現象。一是紙質圖書的銷量第一次出現了負增長,而在最近的幾年,盡管受到電子圖書的沖擊,紙質圖書的銷量一直是增長的。二是一些從事嘗試出版電子書的出版機構發現自己在這個業務上略有盈利了。前一個現象可以用一葉知秋來形容,后一個現象可以用寒梅報春來形容。我們已經注意到一個現象:當一個行業出現新產品和新的形務形態時,舊產品或舊業務并不出馬上出現頹式,而且常常會出現不降反升的現象。比如說,在數碼相機剛剛面世的幾年里,盡管有一些喜歡嘗鮮的消費者去購買這種新玩意兒,但膠卷的銷售不僅沒有受到沖擊,反而還繼續保持增長。2000年到2001年度,柯達公司的膠卷銷售量達到了歷史頂峰,盡管已經有多家廠商推出了數碼相機。但2002看柯達的銷售額開始下滑,盡管下滑不太明顯,讓柯達高層以為那只是正常的波動。但從此以后,柯達的銷售額就一路下滑,而且下滑的速度越來越明顯,到2009年,柯達宣布關閉其最大的膠卷生產工廠,2011正式,宣布申請破產保護?逻_從銷量頂峰到申請破產保護只有10年時間。對于正在受到數字化、網絡化沖擊的諸多傳統企業來說,這都是一個恐怖的故事。
傳統行業在面對新產品、新業態時,一般要經過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新產品新業態剛剛問世,"狼來了"的呼聲讓傳統企業驚慌。第二階段,傳統企業很快發現,與傳統產品相比,新產品即使不是一無是處,也存在著相當明顯的缺陷,主流消費者對新產品完全不感興趣,新產品的鼓噪者的底氣也顯得不足了,與此同時,舊產品舊市場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好業績,更讓傳統企業覺得新產品和新市場只是一個笑談。第三階段,新產品在飽受質疑和冷遇中悄悄地改善,使用人群在悄悄增加,終于有一天到達臨界點,主流消費者無可挽回地轉向新產品和新市場,傳統企業開始真正恐慌,突然前面出現的好業績其實是回光返照,但轉型機會已經沒有了,只能坐等行業的整體沉沒。在數碼相機替代膠卷相機、平板電視替代CRT電視、智能手機替代功能手機過程中,我們都能看到這三個階段。那么,傳統紙質圖書是否也將遭受同樣的命運呢?
紙質圖書不會消失 將成奢侈品
本人的判斷是:變局無可避免,但轉變的過程相對漫長,新舊產品的競爭不會那么慘烈。傳統出版業中大量的快餐式的、看完就扔的出版物在不久的將來會被電子圖書的形態所替代。至今為止,這類圖書常常是以暢銷書的面目出現,其銷量在傳統出版業中占了相當大的比重。這就意味著,傳統出版業在今后一個時期將會出現明顯下降局面。這有點類似當手機照相功能日趨完善的時候,一般的數碼照相機的銷量會明顯下降。
與此同時,在通俗讀物中在會出現一些通俗中的經典和經典中的通俗作品,它們有一定的品位和重復閱讀的價值,這些大浪淘沙后網絡讀物、電子讀物,在以電子讀物流行后,會以紙質形態面世,就像我們平常在網上看到重要的文件會將其打印出來閱讀和保存。由網絡版、電子版升級為印刷版,將在今后的紙質圖書出版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當手機照相越來越普遍時,照相機并沒有消失,消失的那些在效果上與手機照相差不多的卡片相機。手機照相的普及,反而激發了對單反相機的需求,因為人們除了隨手拍照的需求外,還有攝影的需求。
同為圖書,它們的內容品質、它們給人們提供的綜合閱讀體驗是大不相同的。紙質圖書將會作為圖書中的高端產品甚至奢侈品,在電子圖書大行其道的年代繼續存在下去,就像蠟燭在電燈出現后作為一種提供獨特體驗和情調的照明用品成為高端消費人群中的必需品一樣。就像電影隨著錄相機、VCD、DVD的出現并沒有消失,只是因為它們的出現,被迫更加突現自身獨有的品質和性能,為消費者提供家庭影院無法提供的體驗,從而在相對邊緣的地方占有一席之地。紙質圖書將不再是一個大產業,但它不會消失。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